调解室的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,苏睿将那份房屋抵押合同推过来时,指尖的凉意透过纸张传来。“陈律师,您见过这样的丈夫吗?“她声音里的疲惫像浸了水的棉絮,“结婚五年,他妹妹的病成了我们家的无底洞,现在竟然瞒着我把婚房抵押给了小贷公司。“
合同末尾的签字日期是上周二,王尧的签名龙飞凤舞,旁边本该有苏睿签名的地方,只有一道空白的折痕。坐在对面的王尧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,袖口沾着些许碘伏痕迹,他摩挲着合同边缘,喉结动了动:“晓晓的肾病突然加重,医生说必须尽快换肾,我也是没办法。“
“没办法就可以瞒着我?“苏睿猛地提高声音,桌上的玻璃杯晃了晃,“从结婚第二年她查出病,我们的工资卡就没存住过钱。我不是不同意治病,可你能不能分清楚主次?上个月我妈住院,你说要陪晓晓做透析走不开,今天我才知道,那天你在医院走廊签了这份抵押合同!“
我看着眼前这对沉默下来的夫妻,忽然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财产纠纷。病榻旁的五年,早已将婚姻熬成了一碗苦涩的药汤,而那笔抵押款,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——背后藏着的,是未说出口的家族嘱托,是被消耗的夫妻温情,更是责任与边界的模糊地带。
第一次去医院探望时,我在肾病科病房见到了王晓。这个二十岁的姑娘躺在病床上,手臂上的留置针连着输液管,脸色白得像宣纸。王尧正用棉签蘸着温水帮她擦嘴唇,动作轻柔得不像平时那个沉默寡言的男人。“哥,嫂子是不是生气了?“王晓的声音细弱如丝,“要不这肾源......“
“别胡说。“王尧打断她,往她枕头下塞了个暖水袋,“医生说配型成功不容易,钱的事你别操心。“他转身出去接电话时,我瞥见床头柜上的相框——年轻的夫妇抱着两个孩子,男孩是王尧,女孩是王晓,照片边缘已经泛黄卷边。
苏睿在走廊尽头等我,手里捏着一本记账本:“您看这五年的开销,“她翻开泛黄的纸页,“每个月透析费六千,进口药三千,复查打车费......上个月晓晓发烧住院,一天就花了八千。我们俩的工资加起来刚够填这个窟窿,现在连房贷都是我爸妈在帮衬。“她指着其中一页,“这是我偷偷存的生育基金,本来想今年要个孩子,上周发现少了两万,不用问也知道是他取走了。“
王尧的堂哥后来跟我说,他们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去世时,王尧刚上大学。“临走前他爸拉着他的手,让他一定照顾好妹妹。“堂哥叹了口气,“这孩子实诚,把这句话刻进骨头里了。晓晓刚查出病那年,他一天打三份工,累得在地铁里睡着了,被乘务员叫醒的。“
我注意到苏睿的手机相册里,存着一张五年前的婚纱照。照片上的王尧笑得灿烂,搂着苏睿的手紧紧攥着,背景是他们现在住的这套两居室。“他求婚时说,要让我过上好日子,“苏睿的声音低下去,“刚结婚那半年,他每天下班都买菜回来做饭,说要攒钱给我买钻戒。“她划到最近的照片,是王尧在病房陪护的背影,“现在他连我们的结婚纪念日都忘了。“
矛盾的爆发点是上周的家庭聚会。苏睿的父母提到想抱外孙,王尧突然说“再等等“,苏睿追问之下,才知道婚房已被抵押。“我不是不通情理,“苏睿在调解室第三次落泪,“可他把我当外人。那天在医院,晓晓拉着我的手说'嫂子对不起',我才发现她什么都知道,只有我像个傻子被蒙在鼓里。“
单独和王尧谈话时,他从抽屉里翻出一个铁盒,里面是父母的死亡证明和一张纸条。“这是我爸写的,“他声音发颤,“上面就三个字:'护好妹'。“他拿出晓晓的病历本,最新的一页写着“尿毒症期,需尽快肾移植“,“医生说找到匹配的肾源概率不到百分之三,我不能放弃。“
“那苏睿呢?“我轻声问,“她也是你的家人。“
王尧的肩膀垮了下来:“我知道对不起她。每次看到她对着婴儿房发呆,我心里就像被针扎。可晓晓是我唯一的亲人了,我要是不管她,我爸妈在天上都闭不上眼。“他从钱包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孕检单,“其实去年她怀过一次孕,因为我天天在医院她累得流产了,这事她一直没跟我提过是我在她抽屉里发现的。“
第三次调解时,我带了一份《民法典》,翻到夫妻共同财产处置的条款:“王尧,房屋属于你们的共同财产,抵押必须经过苏睿同意,你单方面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她的财产权。“我又看向苏睿,“但根据法律规定,夫妻有相互扶助的义务,对于一方的直系亲属,也应尽到合理范围内的扶养责任。“
苏睿沉默地看着条款,忽然问:“陈律师,您说人这一辈子,到底要背负多少责任?“
这时,王尧的手机响了,是医院打来的。他接完电话,脸色苍白地坐下:“晓晓刚才又昏迷了,医生说手术费还差十五万。“
苏睿猛地站起来,从包里拿出一张银行卡:“这里面有十万,是我妈给我的陪嫁。“她看着王尧,“但这是最后一次。我们可以一起照顾晓晓,但你不能再把我排除在外。“
王尧愣住了,眼眶瞬间红了。苏睿继续说:“从今天起,所有开销我们一起记账,重大决定必须两个人商量。等晓晓手术后,我们去做个财产公证,明确哪些是你的婚前财产可以自由支配,哪些是共同财产需要共同决定。“
我看着他们,忽然明白婚姻里最难得的不是永不争吵,而是争吵过后依然愿意为对方挪出一步。就像王晓病房窗外的那棵梧桐树,枝桠再繁茂,也需要阳光透过缝隙照进来,才能长得更高。
后来听说,手术很成功。王尧和苏睿轮流去医院陪护,苏睿还请了护工帮忙,让王尧能按时回家休息。上个月回访时,我在他们家看到一张新照片:苏睿坐在沙发上织毛衣,王尧在旁边给晓晓削苹果,阳光透过窗户,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。
整理卷宗时,我反复看着那张被王尧珍藏的纸条。“护好妹“三个字的笔画很深,仿佛能穿透纸背。但婚姻的意义,或许就是让这份沉甸甸的责任,从一个人的背负,变成两个人的分担。法律可以厘清财产的边界,却丈量不出人心的温度——就像那笔抵押款,最终没有变成摧毁婚姻的利刃,反而成了照见彼此真心的镜子。我时常会想,或许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题,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,重要的是找到那个平衡点——既不辜负曾经的嘱托,也不冷落身边的爱人。这大概就是婚姻最真实的模样:带着各自的伤疤,却依然愿意为对方包扎,然后一起走向明天。